English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
 
首页 > 学科设置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 > 学科简介






1648867877675089417.jpg

上世纪30 年代,中国内燃机和汽车工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的潘承孝就在北洋大学主讲内燃机学。1951 年潘承孝、史绍熙等创办了天津大学内燃机专业。改革开放以来,内燃机学科成为国家首批博士点和国家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成为首批博士后流动站,建成了完善的贯通本硕博和博士后培养体系,2022年,本学科入选教育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学科有金东寒院士、苏万华院士领衔的跨学科国际化师资队伍80余人,包括海外高层次人才4人,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7人,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8人,全职外籍教授8 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和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各1 个。学科包括动力机械及工程、工程热物理、制冷及低温工程、热能工程和化工过程机械等二级学科。

在动力机械及工程方向,建有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天津内燃机研究所,以内燃机高效、低碳、清洁工作机制为主要方向,连续主持内燃机领域全部4 项973 项目,十三五牵头“中美超级卡车”项目。建有“省部共建内燃动力协同创新中心”、“内燃动力工程创新引智基地”和中美卡车能效合作研究中心等。在热能工程和工程热物理方向,建有中低温热能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天津大学地热研究培训中心,特色与优势体现在中低温热能的高效获取、传递、利用及总能系统优化和燃料电池传热传质与水热管理。在化工过程机械方向,致力于石化工业中大型设备的开发和研究。

学科是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单位,致力培养在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内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近年来,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果二等奖1 项。

学科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改革开放以来,学科培养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天寿、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赵华、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李献国、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严晋跃等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的学界精英以及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谭旭光、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总经理余津渤等行业翘楚。近年来,在基础理论和技术创新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30余项。此外,主办《Energy&AI》、《内燃机学报》、《燃烧科学与技术》、《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和《地热能》5 个刊物。

 

学科定位与目标

以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为目标,争取在2030年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2050年引领世界学科发展方向。学科发展定位:以“能源、环境、顶天、立地”为宗旨,坚持能源动力领域的“四个面向”,形成基础理论和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学科创新链组织体系,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原创性成果产出、支撑产业发展等方面,对国家有承担,对世界有贡献。

学科方向

本学科下设置5个二级学科:

(1)动力机械及工程。形成以金东寒院士、苏万华院士、舒歌群、尧命发、王天友、卫海桥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以内燃机高效清洁燃烧以及节能和环保技术为特色的学科优势。

(2)工程热物理。形成以M. GUIVER、宇高义郎、焦魁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以燃料电池、高分子膜材料、相变传热为特色的学科优势。

(3)热能工程。形成以赵军、赵力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中低温能源高效利用技术为特色的学科优势。

(4)化工过程机械。形成以陈旭、陈刚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以化工过程装备强化及可靠性技术为特色的学科优势。

(5)制冷及低温工程。形成以田华、杨昭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以新型制冷热泵热力循环、CO2跨临界循环及膨胀机、压缩机、多媒介流化冰研究等为特色的学科优势。

优势与特色

内燃机高效清洁燃烧及其节能和净化技术。拥有内燃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3个国家和省部级基地。作为首席科学家连续主持内燃机领域的全部4项973项目;联合21家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牵头组建“节能环保内燃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内燃动力协同创新中心”,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局面。近十年来,获国家科技奖励5项。

中低温能源高效利用技术。拥有全国唯一的地热研究培训中心,建有中低温热能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20家企业和大学,牵头组建“地热能高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了以地热、太阳能、余热能高效利用为特色的发展格局,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已应用于千万平方米的建筑。地热能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化工过程装备强化及可靠性技术。依托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精馏工程研究中心,致力于石化工业大型设备的开发和研究,改造和新建塔器近万座,覆盖率达70%,获国家科技奖励4项,为过程装备的节能和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历史沿革

上世纪30年代初,中国内燃机和汽车工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潘承孝就在北洋大学主讲内燃机学等。

1934年北洋大学设立了内燃机学组,邓曰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五缸汽油飞机发动机。

1951年潘承孝、史绍熙等创办了内燃机专业,是国内最早建立的同类专业之一。

1953年成立热工教研室。

1956年内燃机、化工机械第一批招收研究生。

1958年史绍熙创建天津内燃机研究所,为我国最早的内燃机专业研究机构之一。

1959年成立动力机械系,史绍熙任系主任。筹建热能动力专业,1960年开始招收热能动力专业学生。

1978年教育部批准建立热能研究所、化工研究所,内燃机学科成为国家首批博士点、国家首批重点学科,获批国家首批博士后流动站。

1979年组建热物理工程系,史绍熙任系主任。

1981年招收首届工程热物理专业本科生,工程热物理专业获硕士点。

1985年由国家科委批准建立天津大学地热研究培训中心。

1986年国家计委批准建立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989年对外开放。

1992年由史绍熙教授发起建议的“八五”攀登计划项目获得立项。

1997年内燃机质量监督国家实验室获得批准认证。

2001年以苏万华为首席科学家的研究团队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支持。

2010年牵头组建“节能环保内燃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011年中低温热能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

2012年牵头组建“内燃动力协同创新中心”。

2012年“内燃机高效、低污染工作机理及技术研究创新团队”获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支持。

2013年牵头组建“地热能高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014年“高效、低污染内燃动力设计理论及方法创新团队”获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计划支持。

2015年获批能源与动力工程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

2017年舒歌群教授牵头的中美超级卡车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批立项“提高中载及重载卡车能效关键技术中美联合研究”。

2018年内燃动力协同创新中心被教育认定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移动动力装置高效低碳清洁利用的工程热物理问题”获得立项。

2020年舒歌群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内燃机复合循环理论与方法”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是本学科首次牵头获得自然科学奖。

2022年本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院长信箱 | 党委书记信箱 | 相关链接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2018-2019 机械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天津市天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