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姓名: 田华
性别:
英文名: Tian Hua
人才称号: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职称: 教授
职务: 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所在机构: 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 个人主页:
邮箱: thtju@tju.edu.cn 办公地点: 天津市津南区雅观路135号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34教学楼
传真: 022-27406040 办公电话: 022-27406040
主要学历: 2002.09-2006.07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热能与动力工程 学士
2006.09-2008.03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工程热物理 硕士
2008.04-2010.12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工程热物理 博士


主要学术经历: 2011.04-2013.06 天津大学机械学院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讲师
2013.06-2017.06 天津大学机械学院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教授
2015.09-2016.09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 访问学者
2017.06-2020.07 天津大学机械学院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特聘研究员
2020.07-至今 天津大学机械学院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英才教授
2021.10-至今 天津大学机械学院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英才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1. 低温储能技术:
氨基液流电池储热
热再生电化学循环
2. 内燃机热管理技术:
CO2跨临界动力循环
有机朗肯循环(ORC)
3. 新型制冰技术:
CO2跨临界直冷循环
4. 能源系统智能控制
超临界CO2循环动态仿真及控制
AI控制策略与技术


主要讲授课程: 《工程热力学》
《能源与环境》
《高等工程热力学》


主要学术兼职: 2017年9月-至今 第4/5/6届国际有机朗肯循环会议学术委员会 委员
2017年5月-至今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力学分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 委员
2017年1月-至今 中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卡车能效分中心 秘书
2020年10月-至今 Energy Engineering期刊 副主编


主要学术成就: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2)获得者,国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近五年在能源顶级刊物上发表第一/通讯SCI论文88篇,被SCI他引1901次,11篇入选ESI top1%高被引论文,2篇入选封面论文,H因子35。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件,美国专利2件,合作出版中英文专著3部。应邀为能源领域顶级期刊PECS(主编邀请制,IF=26.467)撰写综述论文(第1作者)。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服务北京冬奥和“3亿人上冰雪”国家战略,并获得以下荣誉:
(1)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2)
(2)教育部第十七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奖
(3)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
(4)2017年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第2)
(5)全球顶尖十万科学家等


主要科研项目: (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制冰机研发及应用示范,2021-08至2022-12,4347万元,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青项目:内燃机余热回收热力循环,2021-01至2023-12,150万元,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可燃碳氢/阻燃剂非共沸混合工质与中高品位余热回收的多效协同机理,2017-01至2020-12,71万元,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项目:多品位大温差余热低损梯级转化联合循环的耦合及协同优化研究,2013-01至2015-12,25万元,主持
(5)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提高中载及重载卡车能效关键技术中美联合研究:2018-01至2020-12,438.58万元,主持
(6)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18120024002721,基于CO2基非共沸混合工质循环的发动机余热回收技术研究:2018-01至2020-12,66.52万元,主持
(7) 军委科技委,基础加强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加温锅低温混合燃烧放热与换热协同控制,2018-01至2022-12,200万元,主持
(8)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横向项目:重型柴油机高效余热回收系统开发项目,2020-10至2021-03,130万元,主持
(9)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横向项目:300kW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动态特性及控制策略研究,2020-5至2020-12,80万元,主持
(10)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横向项目:柴油发动机余热回收系统原理型样机开发,2019-12至2020-12,70万元,主持
(11)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横向项目:重载卡车余热回收超临界CO2动力循环技术开发,2018-10至2020-08,300万元,主持


代表性论著: (1) Tian, Hua; Liu, Peng; Shu, Gequn;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Rankine cycle for waste heat recovery from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 84, 2021: 100906.
(2) Wang, Weiguang; Shu Gequn; Zhu Xiuping; Tian, Hua*;Decoupled electrolytes towards enhanced energy and high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of thermally regenerative ammonia batterie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20, 8.
(3) Wang, Weiguang; Shu Gequn; Tian, Hua*; Huo Dongxing; Zhu Xiuping; A bimetallic thermally regenerative ammonia-based battery for high power density and efficiently harvesting low-grade thermal energy.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9, 7(11): 5991-6000.
(4) Tian, Hua; Chang, Liwen; Shu, Gequn; Shi, Lingfeng;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the carbon dioxide transcritical power cycle with various configurations for engine waste heat recovery.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148, 2017: 477-488.
(5) Tian, Hua; Wang, Xueying; Shu, Gequn; Wu, Mingqiang; Yan, Nanhua; Ma, Xiaonan; A quantitative risk-assessment system (QR-AS) evaluating operation safety of Organic Rankine Cycle using flammable mixture working fluid.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338, 2017: 394-409.
(6) Tian, Hua; Liu, Lina; Shu, Gequn; Wei, Haiqiao; Liang, Xingyu;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working fluid selection for a high-temperature regenerative transcritical dual-loop engine organic Rankine cycle.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86, 2017: 764-773.
(7) Tian, Hua; Chang, Liwen; Gao, Yuanyuan; Shu, Gequn; Zhao, Mingru; Yan, Nanhua; Thermo-economic analysis of zeotropic mixtures based on siloxanes for engine waste heat recovery using a dual-loop organic Rankine cycle (DORC).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136, 2017: 11-26.
(8) 李力耕,田华,舒歌群,石凌峰,张洪飞,王竞宇.内燃机余热利用分流二氧化碳动力循环热匹配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42(07) ,2021: 1667-1675.


院长信箱 | 党委书记信箱 | 相关链接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2018-2019 机械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天津市天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