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贺泳迪)2025年8月22日至24日,全国高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研讨会于西安召开。本次会议以“面向双碳战略的能源与动力工程教育重构:人工智能赋能与专业创新发展”为主题,旨在搭建“双碳+AI”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核工程专业教育创新平台,推广优秀教学成果与数字化资源,深化产教融合与课程模式改革。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主任梁兴雨教授和系副主任刘海峰教授等一行五人出席了会议。  梁兴雨教授于教学方法与模式创新分会场作题为《能动专业强基,应该强什么基?——天津大学能动强基培养方案介绍》的邀请报告。在报告中,梁兴雨向与会听众详细介绍了天津大学能源与动力专业强基计划的总体建设情况。他强调,天津大学在能动强基计划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始终将四个核心问题放在心头:何为能动强基的培养目标?什么是能动学科之“基”?如何变革既有的课程体系?怎样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天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以培养具有一流工程素养的能源动力科学家及领军人才为坚定目标,以“一线两驱,三基鼎立,强基交叉,贯通实践”为建设思路,搭建了数理科学、力学与热流科学、智能与计算科学“三大基座”坚定支撑,数字能源、智能动力课程“两大驱动”注入动能,打通“本研贯通”、“本博贯通”路径的创新型、阶段式课程体系,为能动强基培养的“跨时代难题”谋划解决方案。  
刘海峰教授于新工科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分会场作题为《双碳背景下内燃机专业人才培养提升》的邀请报告。刘海峰指出,目前,内燃机专业人才的培养的关键问题在于提升内燃机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育、科研、人才三位一体发展。各位同仁应该集中力量,坚定意识,积极应对“双碳”战略和智能化时代背景下能源动力人才培养不断涌现的新需求、新重点,加速课程知识更新迭代,深化学科交叉程度,紧贴新时代能动人才培养需求,稳中求进,打开局面。他强调,天津大学未来将以优化提升内燃机碳中和技术教学和研究水平为目标,将智能化融入到教学和科研的全生命流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支撑国家发展战略,最终实现传统内燃机与新技术高精度、高质量、高水平的有机融合。  据了解,本次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业出版社承办,旨在深入探讨新兴产业和国家战略要求下的工程教育调整,具备卓越创新能力的顶尖人才培养,推广多样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等关键教育问题。本次会议共吸引了来自教育部能动教指委、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的四百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