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炜)2025年8月15日至17日,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力学+X"创新实践研讨会在大连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大连理工大学联合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共同协办。会议积极响应国家力学"101计划"建设要求,汇聚全国顶尖高校优质资源,通过创新实践项目深入推进力学教育教学改革,助力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本届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全国19所高校的10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共同探索力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与新模式。会议设立"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双赛道,经过前期严格评审,从众多参赛作品中遴选出37项优秀作品入围现场决赛。通过集中展示、现场质询、分组汇报和擂台PK等丰富形式,全面展现了当代力学学子出色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力学学科选派的两项作品在产业应用组竞赛中表现突出。其中,《"矿山慧眼"矿用自供电智能化托辊的设计与应用》(团队成员:牛世科、郑心平、黄子成、佐日克巴特尔·叶尔克木,指导教师:王炜)荣获"创新作品奖",该项目聚焦矿山托辊智能化状态监测中的供电难题,创新运用理论力学摩擦摆原理,将托辊转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成功研发出不改动现有结构的一体化自供电智能托辊产品,已实现产业化推广应用。另一作品《可重构弹性波片上信号复用器》(团队成员:崔一鸣;指导教师:苏洁、曹礼云)获得"优秀作品奖",该项目通过机械结构与波动力学的深度融合,实现了片上弹性波器件的动态可重构调控与多功能集成,不仅在理论上深化了缺陷态与波传播的关联机制,更为智能超声芯片的多通道信息传输开辟了创新路径。 
力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王炜教授应邀担任大赛评委,并为"创新作品奖"获得者颁奖。会议期间,主办方特邀浙江大学赵佩教授和大连理工大学郑永刚教授,分别作了"AI如何改变我们的学习"和"基础力学课程思政——'力学+X'模式探索与实践"专题报告,为参会师生提供了宝贵的教学与竞赛经验。 
本届会议充分体现了力学学科拥抱未来、对接产业、拓展前沿的发展趋势。与会专家表示,"力学+X"创新实践研讨会不仅是一项赛事,更是基础学科主动面向未来科技与产业需求、探索交叉融合新路径的重要尝试,"X"既代表着前沿科学问题与产业应用需求,也象征着未知的新兴领域,正在成为广大力学师生的共同探索方向,为基础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