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全维课程思政建设 全过程实践育人创新
来源:    日期: Fri Jun 07 00:00:00 CST 2024      点击率: 234

(通讯员:邢元)我院机械系第三党支部积极探索“党支部+课程思政”工作模式,凝练了“三主题、两实践、一探讨”全维课程思政建设方法,课程在“学习强国”平台上线,得到《人民日报》等媒体宣传。该团队践行全过程育人创新,打造了“云上支教”科普课堂;设计类课程对接甘肃宕昌商业和文旅产业服务,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团队共承担校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5项、重点项目1项;获评市级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材1项;获评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评教育系统“创最佳党日”优秀活动,帮扶实践成果获央视报道;团队“全维课程思政建设,全过程实践育人创新”案例获评2023年度天津市学校“三全育人”优秀工作案例。

立足“党支部+课程思政”工作思路

机械系第三党支部确定了“党支部+课程思政”的工作思路,以支部建设为核心,以事业发展为辐射,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助力学科建设和学院发展。

课程思政平台建设立足新工科“三全育人”。团队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磨课坊”,打造学科基础课程和设计类课程,践行“一课一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保持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发展的逻辑主线;立足“新工科”建设,培养卓越工程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与指导学生严守技术伦理与工程伦理,打造严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哲学高度提升教师自身对于“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认识和实践,构建“全维课程思政建设,全过程实践育人创新”的课程育人模式。团队将课程设定为知识载体,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基本素质,形成动态、沉浸式、交互式的课程育人方案。

基础课程全维课程思政建设发挥积淀优势。团队牵头的“工程图学”“机械原理”等基础课程为国家精品课程,凝练出了“三主题、两实践、一探讨”的建设方法。“三主题”分别为“领略中国智慧”“改革创新发展”“中国制造、天大智造”,“两实践”为“服务社会民生”“展现文化自信”,“一探讨”则是深化“工程伦理与社会责任”。该方法有效支撑了“工程图学”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团队从知识点挖掘、青年教师培养、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等多方面展开工作,通过“样式雷”与中国近现代图样表达话语权、“海燕”与同轴回转体设计、“妙手”器械与圆柱截切表达、“生命之环”工程与相贯线表达等案例,生动地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相融合。课程平台累计服务世界各国学习者近200万人次。团队的在线课程在“学习强国”平台上线,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在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平台上得到推广宣传。

设计课程践行全过程育人创新,迸发生命力。团队开展多样课程实践活动,师生合力,以事育人,以事促学。团队打造“云上支教”科普课堂,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生动灵活易懂的科普课程,设计科普教具、创新实验模式,点燃乡村孩子们的科学梦想;设计类课程实践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大寨即将推出的农副产品,如蜂蜜、花椒、足浴粉等进行包装设计,建立品牌形象。团队在设计过程中深入挖掘哈达铺文化和长征精神,加深对中国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的理解,提升文化自信;深入认知各种产品的物理特征、分析产品的使用方式,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提升“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于实践中强化创新意识,追求匠人精神,以设计理论方法联系实际应用,提升科学素养,服务地方文旅产业发展。

1.jpg

学生为官鹅沟设计的作品

以项目式教学模式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

该团队多年来坚持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深化新型设计人才培养理念,以项目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心系国家发展,认清工程师肩负的社会责任。

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合建思政大课。团队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合作,把“大思政课”贯穿于立德树人全过程,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教学对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作用。在前期建设经验基础上,团队将课程思政沿“历史维度、社会维度与技术维度”进行拓展。党员教师们以“机械史”中我国古人的发明创造为线索,形成历史维度;以“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为牵引,形成社会维度;以“人民健康”“国家安全”等国家发展重大需求作为技术维度。由此,团队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政教育导向与课程固有的知识、技能传授进行了有机融合。

2.jpg

团队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交流会

坚持实践导向,内化责任感与使命感。高校实践育人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具备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基本素质。团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挖掘课程实践育人过程的各要素,借助课堂实践,增加互动性和参与感,引导学生们感受民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让教学成为更鲜活的形式和载体。例如,在大寨农副产品设计实践中,学生们通过调研、访谈等形式收集和整理设计素材,深刻了解、学习长征精神,在产品包装中传播、发扬长征精神,增强了“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的共鸣。

3.jpg

机械系学子为宕昌中学生介绍科学知识

形成特色亮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团队借助工程图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平台2次分享了“工程图学”课程建设经验和育人成果,特别是全面提高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书育人深度融合能力的做法和经验,努力打造“一人一案、一课一案”。工程图学课程虚拟教研室为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目前由来自全国15所高校的117位图学教育领域教师组成。央视新闻频道在“劳动最光荣 奋斗最幸福”特别新闻中报道了我校机械系第三党支部助力宕昌蜂蜜实业公司的包装设计项目,对其“以思政指引设计,将课程实践环节与生产实践有效相结合,充分发挥了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实现‘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目标”的工作经验予以充分肯定。

持续打磨不断优化育人“生态圈”

充分调动新入职教师积极性,形成经验传承。团队在青年教师培训中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经验,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政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激发青年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着力打造全英文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将中国理念和中国精神融入到课程中,发挥更强的文化辐射和交流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与青年教师们承担的“师友导师”、班主任等工作进一步融合,打造课堂外的育人实践,打通一、二课堂,在与学生多种形式的交流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借力多平台协作,打造立体多元育人平台。团队强化与“海棠基金会”各界校友合作,紧密结合一年一度的学校设计年展,借助于文化、医疗、交通、环境等多个方面产品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加强与各学科各单位间的交流,形成育人合力;在设计中体现天大学子设计赋能的能力,激发“未来设计师们”的家国情怀和使命职责。

院长信箱 | 党委书记信箱 | 相关链接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2018-2019 机械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天津市天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